首 页 关于CIEU 服务个人 服务企业 IE知识库 IE案例库 IE人视角 资源支持 会员服务  
欢迎进入中国工业工程师联盟官方资源平台网站,积极传播工业工程思想与技术,并使之发挥最大的价值,是我们工业工程师致力追求的目标!
顾问咨询
客服专员
张老师
顾问咨询
客服专员
   IE知识库
   工业工程概述
   企业与生产率
   工作研究
   人因工程
   规划与物流
   生产运作管理
   先进制造技术
   质量管理
   工程经济
   市场营销
   信息化管理
   系统工程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联系我们
联盟资源平台网站:  www.cieu.info
联盟公众微信平台:  www-cieu-info
联盟QQ群:108816268/149048540
工业工程师职场交流QQ:350570102
企业辅导及培训热线:18928269451
投诉及建议邮箱:cieu@foxmail.com
 
    IE知识库信息中心
中国制造应尽快踏上精益的征程
   编辑:管理员   浏览:1910  时间:2010-06-02 
 
      最近有朋友提出诸如:“国内制造企业是否需要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否完全适合国内制造企业”,以及“已经实施ERP的企业是否还应该实施精益生产”等问题。对制造企业讲,这些问题简直如同问一个人“要不要吃饭”一样,答案是毋庸质疑的。诸如此类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我国企业在精益生产应用上的现状——从1977年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两次到一汽讲学,标志着丰田生产方式引入中国算起至今,已经近30年了。尽管我国不乏长春一汽这样的“精益先驱”,但我国制造业对精益的响应,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是显得迟钝而且缺少热情。迟于中国启动丰田方式应用的美国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并超越了日本,创新了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同时,精益生产已经广泛地替代了大量生产方式,成为标准的生产体制。而精益在中国却未能得到普及,成为了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造成中国制造业精益意识落后的原因不是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问题,而是社会的、体制的、教育的、责任感、危机感的问题,总之是深层次的。有人总结中国推行精益的程度是:“国企不如私企,私企不如合资,合资不如外企”,将这种说法作为深思“为什么精益在中国难以推行”的起点是再确切不过了。

    中国制造业并非不需要精益,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在21世纪,企业要存活就要实现精益,“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的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改变世界的机器》 [美] 詹姆斯.P.沃麦克等著)。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革命,精益在推行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阻力和障碍是必然的,不足为怪的。更为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敦促我国的制造企业、特别是让更多的国企尽早踏上精益的征程。这就必须让更多的企业和它的全体干部及职工懂得什么是精益,懂得精益在人类工业化历史中的地位。树立国家和企业的危机感,激发整个制造行业实践精益的责任感和激情。然后踏踏实实地实行精益的技术。首先要学习、学得要像,要实践、要用起来;还要有发展,像美国人超越日本人那样进行创新。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

    在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尽管从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大量生产方式几乎用了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节奏的加快,从大量生产向精益生产方式的过渡会迅速得多。人类这次的新生产方式转折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已经开始,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转变更加迅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后起的中国企业跟着什么路子走,是已经没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朝气蓬勃的精益生产方式,将决定着每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中国制造”的命运、国家工业化的命运。

一、精益生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为什么中国企业也要实行精益生产?首先精益生产方式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2003年,由《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的作者之一J.P.沃麦克为首的“精益企业协会(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编撰的《精益词典》是这样定义的: “精益生产是一种用来组织和管理产品开发、作业、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业务系统。与过去的大量生产方式相比,这种系统只要求较少的人力投入、较少的占用空间、较少的资金投入和较少的生产产品的时间,和较少的质量缺陷而能够精确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精益生产是由丰田汽车公司在二战以后首创的,根据1990年的资料,与相同生产能力的大量生产系统相比,尽管它(指丰田)的产品品种多、批量小、质量缺陷少,而它只需要一半的劳动力、一半的制造空间和一半的资本投入、一小部分的开发时间和产品制造周期。……”

    全世界的制造业都认可和实践了精益生产少投入多产出的实事。从日本到美国、到巴西和中国的港台企业,都从精益生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国制造业难道不需要降低投入和成本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吗?为什么放着先进方法不用呢?主要原因是对精益不了解,大量的原因是没有危机感。有人陶醉于用廉价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竞争。但是2004年就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劳动力紧缺的报道,残酷的中国低价劳动力供给还可以持续多久?中国的汽车企业面对不断降价的压力难道不应该另寻出路吗?精益就是现成的和成熟的出路!

二、精益是解救危困企业的法宝

    “精益生产通过消除浪费以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提前期的效果”。消除浪费是指“作准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消除一切非增值过程。“消除浪费”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在危机中寻求出路的奋斗精神。研究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可以看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为解决日本在困难环境中发展工业的需要而诞生的:(1)丰田生产方式是在高速增长和发达工业化的后期,在已经存在众多优势竞争对手的夹缝中发展工业的道路;(2)丰田生产方式是在缺少充足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环境中,发展工业的道路;(3)丰田生产方式是在狭窄而多样化需求的市场条件下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道路。

    丰田生产方式推动丰田等日本企业从困境中站了起来,并进入了世界先进企业的行列。丰田崛起了,但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它的新生产管理技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高速增长的西方工业化社会出现了长时期的衰退,在众多企业利润负增长而丰田汽车却保持持续繁荣的对比之下,丰田的生产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瞩目。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作者将丰田生产方式以“精益生产”的新名称介绍给全世界的制造业,在萧条中寻求出路的美国企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效仿日本的做法。美国人通过精益也取得了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从低谷中爬起来,重塑了工业、特别是高科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霸主地位。90年代末的亚洲经济危机、911都给美国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廉价的“中国制造”也给美国传统制造业以冲击。每逢这种危难时刻,美国制造业所祭起的法宝都是“精益生产”。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制造商可以用大量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式降低成本;企业在顺利发展时期,信息技术也是加力增长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当今生产力过剩和全球竞争的时期,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生存的第一位的原则。从困难和节俭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就成为应对衰退和逆境中的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好方法。精益生产方式就此成为替代传统大量生产方式来解救危机中企业的道路。在中国,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剧烈的制造领域,如家电、电脑和汽车制造等,精益生产将是解救它们出困境的出路。

    中国制造业与50年前日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样面临着工业列强的压力、缺少发展的资金和资源。而与当时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国面临着一个正在成长着的巨大的国内市场,有丰富的低价劳动力。另外,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先进工业国家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大量低级或劳动密集产品、甚至包括消耗较大的机械产品的生产正在向第三世界转移,给“中国制造”以发展的机会。在此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可以用粗放的管理、高的消耗和初级劳动力得到有限的发展空间。但是这决不是持续发展之路。当西方企业拿起精益的武器,用综合的低成本对付中国的低价劳动成本但又是高消耗时,中国的优势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才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风范。这些企业采用精益生产将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精益应用的洪流势不可挡

    《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问世以后,世界制造业对精益过分的热情和追捧令很多人预言其为“花车”或一股风潮和时髦。但是,十几年来精益技术稳步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的不断增长,修正了这些预言。精益的应用势不可挡。下面罗列了一些资料能够证明精益应用的趋势。

1.美国学者施恩伯(Richard. Schonberger)教授是最早研究日本经济崛起经验的学者之一,从1980年代到21世纪的开始,20多年来他一直是先进制造理论最敏锐的先知、新管理方法的开路先锋。他在对“库存周转与企业兴衰的联系”的研究中,提供了一些重要企业近50年的库存周转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表明,企业的兴衰与是否应用精益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在他考察的近500个世界著名企业中,大约有2/3的企业是应用了精益制造的。从年报数据上看,这一类的企业的库存周转从1970~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增长,企业经营状态良好。而有大约1/3的企业在最近10~15年没有涉足过精益应用。数据表明,这一类的企业始终没能放掉他们沉重的库存包袱,他们有的已经被收购或合并,有些正面临破产的边缘。

2.在精益生产方式的发源地汽车行业,精益已经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不采用精益生产的汽车制造商根本没有实力与世界级汽车巨头抗衡,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而1999年SAE公布的“实施精益运作最佳实践的鉴定和测评标准SAEJ4000/J4001”则成为汽车配件行业的“准入证”,不实行精益生产的企业将被从大的汽车制造厂的配件供应商名单中去除掉。汽车行业的理念是,不实行精益生产就不可能提供价廉物美的配件,总装厂将会受到牵连。

3.精益生产目前已经扩展到机械、电子、消费品等各个行业,以至航空、航天、造船工业中都有相关应用。有的文献中提供的数据是(在美国)有20%的企业已经将精益作为业务原则,并作出了实质性的成就,其余的80%的企业也已经涉足精益。精益在航空航天这种复杂产品、小量生产行业的成功应用,打破了精益只能用于大批量生产行业的误解。其中,成果最为显赫的是Boeing和Lockheed Martin公司。精益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周期、显著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用精益对企业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彻底动摇了大量生产方式的理论、组织和思想基础,确立了它成为人类现代生产方式的第3个里程碑的地位。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广东精益华企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星河东莞网络公司  粤ICP备19004514号  后台管理   企业邮箱登陆   来客统计: